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莫说红尘苦短,心存敬畏,百戏人生看淡、放下才甜

莫说红尘苦短,心存敬畏,百戏人生看淡、放下才甜。


世人从志学之时到古稀之年对待人生的态度,因人而异,随境而变。虽然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长短不一,但对生活的态度却决定着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。对于每个人的尘世之路,无论你是否愿意,岁月摧老,一刻也不停息,只是每日经历着悲欢离合的现实,目睹沧海桑田的变迁,感受着人间冷暖的世俗百态。

人常说,人生路漫漫,如同登山,细思一想,人生本来就像登山,一山又一山,高矮不同,起伏不定。苦登前山顶,后山却是低峰,远山更高。明知远山风光无限,人皆向往,没有回头路,只能负重前行。无论你是前山暂停顶上席地而坐迎风赏景,还是继续背山而行,虽终点风光如何未知,可蜗行牛步,但脚步无法长久停歇,因为止步不前时间久了就忘记了自己的初衷,慢慢的怠惰因循,裹足不进,老死于此。所以无论后山小路荆棘密布、雾雨蛇虫,去远山必经此地,只能斩荆劈棘,避雾雨蛇虫穿林而过。何时到达远山未知,只能勇往直前,才有机会在远山之巅举目远眺,赏高山峻岭、白云山间、鸟语花香的江山如画美景。

禅语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,可尝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的五味人生,可享春花秋月、夏署冬寒的四季轮回美景,可见盛衰相随、福祸相依的世间百态。可闻苦尽甘来、乐极生悲的人间万象,可历富时宾朋满座、贫时亲疏戚远的俗世炎凉,最后才知看透未必能放下、看破未必能脱俗、看淡未必能无欲,人因环境而辩、而变、而轨、而归,心宽则少愁、心窄则多忧,所以万事不可强求,以己身时位、意愿相应解事则方法诸多,超己系能攀比权贵则诸事难办,识时务而心生莲花之计,可得辨、解当下之法,常读善篇能醒梦,脚踏实际可登峰。

世人皆想做到遇事不惊、面不改色、胸藏乾坤之计可解喜忧之事,然而红尘百般缠绊,目迷五色,梦想与现实总是关山相隔,望可见,行艰难。

前有老子《道德经》言:“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”,后有曾国藩言:“心存敬畏,行有所止”,可见人生必须遵守自然规律,方可处事张弛有度。敬畏心本是善行之夜灯、自省之明镜。自古人存敬畏之心即可少生邪念,敬畏妖魔鬼怪、诸神佛仙便是敬畏因果轮回,敬畏大义名节、仁智礼信便是敬畏圣人信仰。敬畏是道德的仰仗之根,敬畏是人性的自律之法;敬畏是人心善伪的行为底线,敬畏是公序良俗的隐形保障。

敬畏在心,无畏在行,一切结缘均在财、在利之上,清贫之人多敬畏诸神佛仙以求平安,其次妖魔鬼怪,其多因心善力弱而清贫,少有不洁之财,日作不畏红尘风雨之事,夜行不惧黑白无常二鬼,祈求达成拙勤改命、向善改运的愿望。富贵之人多敬畏妖魔鬼怪力求勿扰,其次诸神佛仙,其多因唯利是图而富贵,少有见利思义。日行结伴恐盗匪之人,夜眠常梦魑魅魍魉,时求神佛之光傍身以防怨鬼,年赴名寺仙观捐钱减孽积福。

俗话说人为财死、鸟为食亡,此话虽有几分歪理,但难入大统主流之说,却为贪婪之人寻得借口,有人明知恶事不可做,却为获肥财铤而走险,多数跌落深渊,偶有侥幸之人,悖入悖出,枉物难消。有人明知有违伦理道德,却为不当之利袖中藏刀,多数因利刃伤臂,虽不致命,锦衣之下伤痕累累。有人明知染指于⿍不可为,却在虚名隐利之下财迷心窍,渐后欲壑难填,多数身败名裂、落魄余生。所以财利是敬畏之心的毒瘴,是人性反复无常的药引。

正如孔子所语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所以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才是悠然自得的生活基础,名利是生活的影子,终生相随,只有看淡、放下影子存在事实,随寓随安的生活才对待生命的最高境界之一。

人生原是世间一趟的旅行,人生在世、草木一秋,红尘过客而已,其人生乐愁皆由心定,少欲则乐,贪心则愁。有人近乡约邻小陌赏花,一生未出县界,乐在田园隐逸,愁在不见长安繁华;有人长途独身登峰观松,终生孤影相随,乐在游遍千山,愁在无人共赏万景;有人迎风激浪撑船,终老未见瀚海,乐在常食鱼鲜,愁在蓑衣风雨不耐寒;有人玉带佳肴高宅,一生尔虞我诈,乐在前呼后拥,愁在案牍三更未完;有人膏梁锦绣妻妾,终年锱铢必较难仁,乐在钟鼓馔玉,愁在儿孙纨绔败家。

人生途旅之事难测,此一时彼一时,物是人非事不同,天地自古相宜。人生沉浮,世事繁杂,皆因时、地、位、事、人等决策结果走向而果,因时而处地不同区分诸事难易,因地而祖荫有无身居不同名位,因位而识变从宜处理相关之事,因事而洞察辩析身边善伪之人,因人而经历感受世间之冷暖,所以诸事应审时度势、顺势而为,切莫逆天而行。

富贵时虽享高朋满座妄语成理之虚荣,蚂蚁缘槐而已,勿忘衰时陋室空堂、利尽交疏,不见旧日高杯之人;清贫时能忍门庭冷落人微言轻之煎熬,百折不挠,切记天道酬勤、牛角挂书,终有苦尽甘来的出头之日。此为聪慧处世之道、睿智处事之法。

中庸之道久被世人推崇,纵观古今,无几人能尊其意而行,多停在口舌之中,究其原因,不过是人性贪婪作妖,乱其心智而难成。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:“中庸其至矣乎!民鲜能久矣。”,可见做到中庸之难。

世人追求富贵的生活本来无可非议,需量力而行,饮冰食檗可追衣食无忧,衣食无忧可追贩货聚财或读书入仕,一旦富贵则心无止境,心贪易误入歧途,最终得不偿失。清贫百事皆哀不可取,美曰淡泊名利仅为痴人说梦、自欺欺人而已;富贵浮名妖魔易附其身,安富尊荣未知足、苛索无度终将万劫不复;唯有衣食无忧则可世事收放自如、怡然⾃乐,不惧人情冷暖之忧。可见人性变形万化无常,唯有顺时而动、知⽌常⾜方为上策。

洛迦山虽远,千里观自在,人生苦短,因果轮回,慧戒贪嗔,唯缘自渡。无论佛道皆教化凡众勤劳、向善之理,秉承自净其意、顺其自然之念。自渡非无欲而求,而是诸事辛劳收获多少随缘,衣行住食可保即为福安。人分三六九等,无论锦衣玉袍,粗布青衣皆有烦忧,减持烦恼唯有看淡、放下,想与不想,木已成舟,争与不争,天命注定,喜怒哀愁或颜表于面、或忍藏心间皆由自控,遇喜讯之事喜笑颜开,同乐者少,暗妒者多;遇不公之事怒气填胸,劝理者少,扇风者多;遇悲伤之事哀穷悼屈,宽慰者少。躲避者多;遇难解之事愁容满面,相助者少,偷笑者多,这就是人性善恶,这就是世间百态。所以顺其自然、随遇而安才是最好的处世之法,风雨由天,自强由己,不枉红尘一趟。